杨宝录
1963年生,陕西人,先后就读于陕西宝鸡教育学院美术专业。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中国画院研究生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满维起工作室,现为中国水墨画院专职画家。
2010年参加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研究生班中国画作品展
2011年参加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满维起工作室画家山水画作品展
2012年参加“走遍青山”满维起师生山水画作品展
2013年参加“泰山之尊”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协)
2014年参加“泰山之尊”全国山水画水彩画作品展(中国美协)
2014年参加“重温经典”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协)
2015年参加“丹青扬州”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协)
2015年参加“2015水墨彭城”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协)
2016年参加“逐梦威海卫”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并获奖。(中国美协)
2017年参加“晋善晋美”中国画名家作品展。
2018年参加第四届"八荒通神”哈尔滨美术双年展(中国画)并获奖(中国美协)
《李家山印象之一》230㎝X200㎝
山水清音
——杨宝录的山水画
褚哲轮/文
杨宝录是北方画家,但他的山水画却从源于南方的“南宗”画起。
明代董其昌以禅论画,把中国山水画分为“南宗、北宗”两大体系,认为“南宗”乃文人画主流,“北宗”乃皇家院体画工,不足称道。南宗以唐代王维为首,始用渲淡,一变钩斫之法,其传为张璪、荆、关、董、巨、郭中恕,米家父子,以至“元四家”,其主要皴法语言为“披麻皴”。北宗始于“二李”(李思训李昭道父子),山水勾线设色,富丽堂皇,以“斧劈皴”为主要皴法。这样,“斧劈皴”、“披麻皴”作为南北两宗最典型的语言特征,成为北宋之后区分南北宗的标志性画法,皴法的不同也就基本决定了山水画的南北宗风格。但从历史上南北宗画家所在地域和山水风格来看,北方画家不一定是北宗,南方画家也不一定是南宗,比如刘、马、夏,生活于南方,表现南方山水但风格属于北宗,荆浩、李成、范宽、郭熙父子画北方山水而归南宗。进入现当代,山水画已不拘泥于南北宗,无论南宗北宗皆为我所用,像黄宾虹,融合南北而集大成化为自家皴法,已经很难以南北宗而论。但是在师法上,画家们还是各有偏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