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

首页 > 中视资讯 > 文化产业 >
王清杰:清旷脱俗之风,杰为卓荦之志
2019-10-22 15:47 来源:中网资讯书画

  【中网资讯书画】中国书画艺术是一个“深海”,广阔无垠又深不见底,艺术家潜泳其中,考验的不止是天赋、能力,还需要有方向、卓识、眼界,有传承艺术文脉的精神,有开拓新风的勇气。来自山东青岛的王清杰,他是做美术馆、教学、文化项目等的多面能手,而绘画却始终是他精神世界中最为宝贵的部分,是他将心性、见识、感悟聊以寄托的媒介,是他走出喧嚣,与山川,与自然交流的方式,不断求索,不断寻找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写意花鸟,歌咏山川,抒发性灵,于他来说,更像如鱼得水,更多了自由与轻松,于是,读他的作品,观者也多了一种轻松、愉悦。使我们相信,艺术不是一种苦大仇深的坚持,更需要“顺其自然”的态度。

  

  其实,在中国绘画史上,书画更多的是作为文人墨客茶余饭后的“消遣”,如王维、苏轼,他们不受太多绘画法则的约束,亦无太多功利之心,绘画反而能超脱物外,自然洒脱。在王清杰的绘画里,我们可以窥见这种自由不羁,可以感受到他大气爽快的一面,胸中有丘壑,自不必不拖泥带水,不必囿于条条框框,以我心写我意,充分表现了一个青年画家的胆识和果敢。很难得的是,他在创作时,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要去表现什么,从其笔墨里,我们鲜少看到他犹豫和迟疑,多一气呵成,简约粗放,在笔墨中融入激情和意趣。透过作品,我们似乎能看到创作者的心境,看到创作者的追求与目标,看到他“大写意”的“意”之所在,画如其人,正如生活中他爽快明朗的一面。

  

  与诸多学究气的老画家有别,王清杰以年轻活力的状态积极入世,除了艺术创作外,不断做文化项目,向海外传播中国文化与艺术,在对外的交流中拓宽眼界和心胸。而做美术馆,使他对作品的格调有了较高的要求,能清晰地辨别和总结别人的优缺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专业的养分。当然,他在方法上借鉴前人的优秀成果时,不愿按部就班,不愿沿袭前人的步子,作品更注重是主观的表达,这也中国写意书画因人而异却创越时刻而不朽,如徐渭的狂放不羁,八大的泪点,苦铁的凌冽,白石的趣味等能穿越时空与观者对话,引发观者之共鸣。王清杰说:“我不愿固守在一种风格上、一种版块上,而是希望表现一些内心的东西”,其一笔一画都自有其生命,都承载了艺术家独特的思想感悟,是其内心的外化。

  

  当然,王清杰在注重表现自我的同时,不忘“出新意于法度之中”,他学习和利用前人的优秀方法,尤其注重书法,以书法入画,他言:“书法家作画应该找跟自己笔法接近的画谱临习研究,不能抛开书法,画画应以书家笔意画画为妙!”他强调不能过度琢磨绘画图案,拘泥于形似,而丢失掉书法,应该充分利用线条去表现画的神采、神妙之处。中国画艺术是线条和墨韵的交响乐,唐张彦远曰:“书之体势,一笔而成,气脉通连,隔行不断,维王子敬明其深旨。故行首之字,往往既其前行,世上谓之一笔书。其后陆探微亦作一笔画,连绵不断,故知书画用笔同法。”书画向来同源,书之不高者画难有高逸之妙,王清杰深谙此法,潜心修炼书法,他的工作室里,更多的是他心追手摹的痕迹,这一点上,他相信无捷径可走,故沉下心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通过线条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交汇,笔墨干湿浓淡的交错来表现山脉之气势,表现花鸟之韵味,从而在形神、气韵、风骨脱去俗媚,自得风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