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听爷爷讲过去的故事》 尺寸:240×200cm 创作年代:2011年
随着新时期中国经济的崛起,社会主义文艺创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无论是新闻出版图书发行、影视剧生产、动画卡通的制作,还是舞台表演艺术、美术雕塑创作、杂技、民间艺术,以及网络文学和手机文艺等新业态新形态,都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艺生活,也极大地繁荣了文艺市场。有的作品,在载体意义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予以各种形式的践行和弘扬,有人民情怀,流淌人民的情感,打动人民的心,深受人民群众喜爱。如2017年在全国范围上映的优秀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讲述了当代检察官维护公平正义和法制统一、查办贪腐案件的故事,收视率突破8%,刷新了近十年省级卫视收视的最高纪录,同时入选2017中国十大事件,2018年4月入围2017中国电视剧行业新标杆品牌奖。该剧之所以获得这么大的成功和荣誉,关键是它从中感受到人民的体温,为人民代言,回应了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期待。事实上,通过观看剧中这些腐败分子的典型事例,使每一位党员干部都领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礼,深刻领悟到这样的道理:权力要为人民而用,不为己谋私,走好自己的人生路,务必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务必严格自律。“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正因为反映了人民的心声,《人民的名义》的热播自然就不难理解了,这就极具代表性地展现了新时期社会主义优秀文艺作品的人民性、力量及其助推社会主义历史文化发展的必然性。
名称:《一个不能少》 尺寸:236×180cm 创作年代:2019年
二、社会主义文艺的价值取向是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把繁荣发展人民文艺事业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创作导向。2014年10月15日国家领导人在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时的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这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这一讲话,详尽具体地阐明了人民与文艺事业的辩证关系,高度指明了人民文艺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名称:《逢春图》 尺寸:250×68cm 创作年代:2003年
经思考,结合自己的创作体会,笔者认为,坚持社会主义文艺的人民性的价值取向,需要做到如下三点:
首先,从事和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这就要求社会主义文艺创作者和理论研究者不忽视“为谁服务”和“如何服务”这两个问题的极其重要的关联性。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这个根本问题不解决,其他许多问题也就不易解决。”所以,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深入研究“为什么人”的问题,遵循文艺规律,按照文艺与时俱进、与人民相呼应的特征和规律安排创作和研究, 肩负起使群众喜闻乐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新的文化需求的创作任务,不断推陈出新,使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的精品力作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