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

首页 > 中视资讯 > 文化产业 >
化自然实景为情意之虚境 论杨宝录山水画
2022-07-08 15:48 来源:中网资讯

  杨宝录,中国现代知名画家,生于1963年,陕西宝鸡人,先后就读于陕西宝鸡教育学院美术专业,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中国画院研究生班。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水墨画院专职画家、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产业文化艺术委员会艺术顾问。

  杨宝录是生活在北方的画家,但是他的山水画却与南宗渊源颇深,南宗绘画实质是文人绘画,南宗山水画的主题往往与隐居、野游结合起来。在元代画家王蒙的《青卞隐居图》、明代唐伯虎的《骑驴归思图》、清代八大山人的《幽溪泛舟图轴》中,无论画面中有没有人的形象,归隐思想一直是南宗山水画永恒的表现主题,杨宝录的画正表现了这样的归隐思想。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主任龙瑞曾这样评价杨宝录的作品:“看了宝录的画,笔墨都有,画面开阔,也比较整体。中国画有时过于整,会影响节奏,原因是画面缺少大块重墨,对比弱。一旦对比过强,节奏感加强,画面就显得有些碎,整体感就差,所以这个度一定要把握好。这一点杨宝录把握的还比较好。总的来说宝录的画比较完整,画感觉静,也厚重,大画具有一定的驾驭能力。”

  

杨宝录《漫山色青》138cm*69cm2017年

  

杨宝录《远山过雨青如滴》68cm*68cm2017年

  山水画从技法风格上,南宗圆柔疏散,北宗方刚谨严;南宗多线型结构,北宗多块面结构;南宗气局尚平淡混穆,北宗体势尚奇峭突兀。杨宝录的山水画,以北宋为宗,用以大观小之法,全景观照,远取其势,近取其质,主峰挺拔而四面峻厚,线条挺括又不疾不砺,或一石一壑,或一峰一岭,丘壑纵横,树木茂密,溪水清远,山径幽深。我们知道南宗倾向于自如而随意,北宗倾向于刻画而着意;南宗多用“积墨法”,一般情况下可改可救,北宗多用“泼墨法”,一遍写就无以复加。而杨宝录在画法上以南宗为主,又融会北宗画法,多以水墨渲染,不作平铺,先以墨线皴出峰峦山壁、浓淡向背,再将石体皴染得斑斑驳驳、坚凝沉稳,以聚散变幻的双勾和点法画杂草树木,既画出了北方山水之苍劲,亦不乏南宗山水之秀润,若清音过水,宁静悠远。南宗之力多包容,笔墨运行往往较从容豁散,北宗之力多外拓,笔墨运行则往往需要发力且迅走疾行。前人论书法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内含刚柔”,另一种是“外露筋骨”(唐张怀瑾《书断》),这一理论也适用于山水画南北宗的不同笔路。无疑北宗应属于“外露筋骨”的类型。

  

杨宝录《李家山印象之一》230cm*200cm 2017年

  

杨宝录《郭亮村口》68cm*68cm 2015年

  杨宝录的作品中一山一石,一草一木,皆来自于大自然的真山真水之间,他的作品出处是他走遍的名山大川,写生所得,醉心于自然坚持写生是他创作的一个特点,他也深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真谛所在,三十年如一日,笔辍不耕。他的作品或宏幅巨制或盈尺小品,无不是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画家、山水画理论与创作专业博士曹建华评价杨宝录的山水画说:“芥子园画谱对中国画家来说好象‘一部字典’,常看、常临,尤其山水画家,石法、树法、水法都是必修之课,否则很难入山水画之门。宝录在这方面下足了功夫。通过学习和临摹古人的画,对中国画的理解和认识有了很大的提升,再加上经常外出写生,他的山水画能表现出既有传统又有现代。运用传统笔墨皴法,加上写生来的一些新元素,结合现代构成关系,整合在一起,形成现在的样式,是其山水画定位为传统与现代之间。宝录山水画紧中带松、既清新、又不失厚重。现正处在磨合阶段,我想通过他的努力坚持,自己的面貌会更加突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