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股市

首页 > 财经观察 > 金融股市 >
净利增长30倍!说说汉能中报背后的故事
2018-09-04 15:25 来源:东方经济网

  2018年8月30日,香港——汉能薄膜发电集团(0566.HK)发布截至2018年6月30日的中期业绩,集团2018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到204.15亿港元,相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615%,期内录得净利润73.29亿港元,同比增长30倍。从数据来看,汉能2018年中期的增长速度十分惊人。

  高瞻远瞩 开创移动能源行业

  创立于1994年的汉能2009年进入了薄膜太阳能(3.43 -0.58%,诊股)领域。汉能一早就意识到,“薄膜太阳能才是未来,应用更广泛,更具发展前景;并且未来能源的竞争与传统能源相反,不是资源的竞争,而是核心技术的竞争,谁掌握了核心技术,谁就掌握了能源”。于是从2012 年开始,汉能先后并购了4家技术领先的海外公司,德国Solibro、美国MiaSolé、Global Solar Energy和Alta Devices,掌握了世界最先进的铜铟镓硒(CIGS)和砷化镓(GaAs)技术,迅速占领了薄膜太阳能产业的制高点,又通过全球技术整合,持续稳定地投资研发,打造了从研发到装备制造再到终端产品生产和综合解决方案的全产业链。

  薄膜太阳能的特点是轻、薄、柔、高效率,汉能提出了“移动能源”,这是薄膜太阳能最物尽其用的方式,因为薄膜太阳能就是“人造叶绿素”,可以让物体因薄膜太阳能发电芯片的嵌入接收阳光就能产生能量。同时,国家政策的支持也为移动能源创造了发展机遇,2017年9月11日,国 务院发布了《国 务院关于支持山西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国发〔2017〕42号)》,明确表示支持山西省推动能源供给革命,其中的一个重要目标便是布局太阳能薄膜等移动能源产业,打造移动能源领跑者。这是由汉能最早提出的“移动能源”概念首次出现在国家政策中,并成为国家能源改革的重要目标。

  2018年5月28日首届全球移动能源大会的召开,更是昭告了:“移动能源是一场能源革命,是一场技术性的颠覆,它颠覆的不仅仅是一个产品,而是一个系列,甚至是一个行业”。

  独辟蹊径 创新商业发展模式

  移动能源作为崭新的行业,没有先例可以借鉴,汉能在作为行业的先驱者和领跑者开疆拓土的过程中,最珍贵的品质是“专注”,专注薄膜太阳能,打造薄膜太阳能产业生态。汉能的业务模式集中在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上游研发技术和装备,下游研发应用产品。一个双边市场也由此顺势而生:上游销售薄膜太阳能产线、下游销售移动能源和分布式发电。

  在国内外超过2000人技术团队自主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雄厚力量支撑下,汉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薄膜太阳能产线交钥匙提供商。汉能的产线交钥匙服务包括,标准厂房设计方案、产线安装调试、技术人员培训;并有保障产线先进性的后续工艺升级服务。

  据汉能薄膜发电2017年报显示,上游业务在去年为汉能带来42亿港元左右的收入,占总收入约69%。此次公布的上半年业绩中,上游业务的贡献比重自然也不容小觑。期内,合同项目的装备及产线进入大量交付期,包括绵阳产业园、大同产业园及淄博产业园在内的产业园项目,在今年上半年实现阶段性交付,并已收到回款。同时,汉能薄膜发电积极开拓产业园之外的第三方大客户及新签产线,包括荆州顺佰(备注:荆州顺佰期内为新签产线)、成都华丰源、南京易能等第三方客户。上游业务在2018年上半年总收入为190.84亿港元。

  上游业务的发展,通过规模化、本土化等方式,有效降低了薄膜产品成本,从而支撑下游业务的发展。汉能以汉瓦、汉墙、汉车、汉纸为主的四大类十五个重点产品全面覆盖住、行、用场景,改变了传统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传统的集中供电变成了每一个个体都是发电主体,能源无处不在,无时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