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将发行5000亿元特别国债,用于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资本。这一举措旨在增强国有大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提升其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此次特别国债的发行背景是当前商业银行净息差收窄、利润承压的现实情况。专家指出,通过发行特别国债补充核心一级资本,不仅可以缓解银行盈利压力,还能传递政府对银行业的信心,稳定金融市场。此外,特别国债注资的方式避免了资本市场融资的负面影响,有助于提升市场对国有大行的估值预期。
根据财政部和金融监管总局的规划,此次特别国债将分批分期实施,具体方案将遵循“一行一策”的原则。这意味着六大国有商业银行将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逐步完成资本补充。专家分析认为,这一计划的实施将有效提高国有大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约1个百分点,从而为长期资产投放提供资金保障。
国有大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压舱石”,其资本实力直接关系到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近年来,国有大行的资产增速和信贷投放已超过商业银行平均水平,占新增信贷的比重接近60%。此次注资将进一步增强其资本实力,使其在基建贷款、高技术制造业、房地产等领域的支持力度显著提升。
特别国债注资还将为国有大行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新兴领域的创新发展提供更大空间。上海财经大学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表示,通过注资,国有大行将更好地配合国家宏观政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这一举措也将有助于优化“央行—银行—企业”传导机制,进一步发挥财政与金融的协同效应。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特别国债的发行规模虽然仅为5000亿元,但其潜在影响却极为深远。中金公司银行业分析师刘俊哲测算,理论上1万亿元的注资规模可以长期撬动14万亿元的总资产投放。这不仅为国有大行提供了充足的资本支持,也为稳增长政策的落地提供了坚实基础。
此次特别国债注资计划的实施,标志着我国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的进一步协调配合。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国新办发布会上明确表示,注资工作已正式启动,并将按照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有序推进。市场普遍认为,这一计划符合市场预期,有望在短期内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市场信心。
此次5000亿元特别国债注资国有大行的举措,不仅是对当前经济形势的精准应对,更是对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通过增强国有大行的资本实力和服务能力,这一计划将为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