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资讯

首页 > 财经观察 > 公司资讯 >
超50家银行暂停无卡业务,优化服务与风险管控成主旋律
2025-04-07 11:16 来源:中视财经网

  近日,超过50家银行宣布暂停无卡存款、无卡取款及扫描取款等各类无卡业务。这一举措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背后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优化金融服务、提升风险管理能力以及降低运营成本等方面。

  近年来,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无卡存取款业务因其便捷性受到用户青睐。然而,与此同时,这类业务也暴露出一些潜在风险,例如资金误转、被不法分子利用等。据业内人士透露,银行暂停无卡业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加强反洗钱和反电信诈骗的监管力度。例如,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指出,监管部门近年来对银行反洗钱和电信诈骗的监管趋严,这迫使银行对可能存在安全风险的业务进行调整。

  多家国有大行和中小银行已陆续宣布停止无卡相关业务。例如,工商银行早在2024年4月就率先暂停了手机银行无卡取现功能;交通银行则于2024年5月24日停止了个人手机银行中无卡取款中的预约取款服务;农业银行也于5月9日暂停了掌银无卡取款服务。此外,部分银行还关闭了ATM扫码存取款功能,如中信银行和兴业银行。

  尽管银行暂停无卡业务可能给部分用户带来不便,但从长远来看,此举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升金融服务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例如,有银行人士表示,通过暂停无卡业务,银行可以集中资源优化现有服务模式,如升级ATM机功能,以满足用户更高效、更安全的需求。

  对于不同群体的影响也不尽相同。老年人由于不熟悉数字化操作,可能会受到较大影响;年轻人虽然受影响较小,但在特殊情况下可能需要寻找替代方案;小微企业主则因无卡业务便利性的减少而不得不调整财务管理方式。因此,银行在推进业务调整的同时,也需加强与用户的沟通,帮助他们适应新的操作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部分无卡业务被叫停,但银行并未全面取消所有无卡服务。例如,用户仍可通过读卡取款、掌银扫码取款或刷脸取款等方式完成现金提取。此外,一些银行还开放了对个人投资者的建设性沟通渠道,以便更好地回应客户需求。

  此次调整也反映了银行业务转型与数字化发展的趋势。在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银行正通过数字技术改造业务模式、优化业务流程,并探索更多创新应用场景。未来,随着监管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和技术手段的不断升级,银行业务将更加注重安全性和效率性。

  此次超50家银行暂停无卡业务的举措标志着银行业在优化服务与风险管控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尽管短期内可能对部分用户造成不便,但从长远来看,这将有助于提升金融服务的整体质量与安全性。用户需逐步适应新的操作方式,并借助银行提供的替代方案来满足日常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