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消费

首页 > 生活消费 > 百姓消费 >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史大卓医学博士谈清化血浊防治冠心病
2021-03-07 21:15 来源:中视财经网

  

  史大卓,医学博士,二级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中医中医科学院内科学术带头人,心血管科学术带头人,中国中医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国家中医心血管病重点专科主任,国家药典委员,政府津贴专家,全国第六届中医师承老师。兼任世界中医联合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同时任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副总编,环球中医杂志副主编,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等。

  

  史大卓医学博士在2016.04.23的《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发会的论文《从血浊角度浅议冠心病防治》提到在冠心病前驱病理阶段,治疗血浊对截断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此时疾病尚轻浅,应采用清化血浊之法,针对病因采取相应措施,使血液恢复其清纯状态,防止冠心病的发生。而冠心病已形成时,其病理过程复杂多变,“痰瘀互结”“瘀毒从化”“气虚”“阳虚”等情况往往彼此夹杂,且不可忽略血浊掺杂。为此,“清化血浊”应贯穿冠心病的治疗始终。这对防止冠心病加重,控制病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清化血浊的具体方法需从血浊产生的病理过程进行探讨。血浊产生的相关脏腑为脾、胃、肺、肾和心。其病理基础可分为三:

  ①脾胃运化升降失常,导致清者不升,浊者不降,化生血的物质基础——营阴之清纯被扰;

  ②肺肾摄纳不行,导致肺中无法吸入或吸入清气不净;

  ③神智失于清静,使血中不能蕴神,失于轻清灵动。

  治疗方面,应先着眼于“清”字,在脏腑辨证基础上,结合血浊病理特点及相应致病因素,从以下 3 个方面防治冠心病。

  ①调理脾胃:以“清”为主,包括温胃阳、补胃阴、运脾、健脾等,用药因人因病因证而异,但要把握治疗目的——使脾胃健运而复升清降浊之功,使脾胃化生的清纯“营阴”得以上注于肺。

  ②摄纳肺肾:肺肾在吸入自然清气过程中相辅相成,而当肺肾功能失常时,自然界中清气不得入血,则会引起血浊。为此,对肺肾的论治重在摄纳肺肾,使“清气得以入肺”“清气得以入血”,相应的治法有调畅肺气、补益肺肾等。

  ③调畅心神:心为君主之官,七情之伤最后都可作用于心,导致心神不安、心神涣散、精神紧张等情志疾病。现代医学认为,精神类疾病对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往往起到一定的催化作用。因此,对冠心病的治疗也可从安神调志方面开拓思路。采取宁神定志、调畅情志治法,缓解冠心病患者精神紧张及病后焦虑等问题。此外还需结合现代研究,从个人生活习惯的调理、生活环境改善等方面治疗冠心病。

  (客户宣传稿件,图文均由客户提供,不代表本网观点及建议,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