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

首页 > 中视资讯 > 文化产业 >
何永忠:论杨宝录青绿山水画的当代语境与技法传承
2025-07-09 12:21 来源:中网资讯

  文:何永忠 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产业文化艺术委员会副会长

  前言

  杨宝录,作为当代青绿山水画的杰出代表,以其深厚的传统功底和独特的现代视角,将青绿山水这一中国传统山水画的重要分支推向了新的艺术高峰。他的作品不仅在技法和笔墨上精益求精,更在表现形式与艺术思想上进行了深度的探索与创新,展现出传统与现代、自然与文化之间的深刻融合,也给人呈现出他独有的山水画风貌。  

画家杨宝录

  一、技法与笔墨的精湛运用

  杨宝录的山水画始于南宗而又以巨然之法为多,融会南北而自成面貌,他的创作不仅源自对传统技法的深入理解和扎实功底,更在实践中展现出非凡的艺术创造力。他对传统山水画技法的掌握为其在青绿山水画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通过细致入微的笔墨运用,使他的作品在视觉和情感上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1.用笔的沉稳与细腻

  杨宝录的用笔技法展现出高度的沉稳与细腻,这种特质尤其在他对山石和树木的表现中得以充分体现。山石的描绘是山水画中的重要部分,杨宝录擅长通过线条的变化来刻画山体的雄伟和坚韧。他采用不同粗细的线条勾勒出山石的轮廓,通过笔锋的轻重变化,展现出岩石的质感和厚度,使山体在画面中呈现出极强的立体感。例如,在表现太行山的陡峭山势时,他运用了粗线条勾画出山峰的轮廓,随后用细腻的线条层层皴擦,细致地表现出岩石的纹理和质感,使山石在画面中显得既雄伟又真实,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对于树木的描绘,杨宝录则展现出丰富多样的技法。他常常采用点、皴、擦等技法来刻画树木的形态和质感。在表现树木的枝叶时,他通过点画技法,一笔一笔地点出枝叶的层次感和繁茂的姿态;而在表现树干的纹理时,他运用了皴法,结合擦法的轻重缓急,细腻地表现出树皮的粗糙与坚韧,使树木在画面中栩栩如生。这些技法的运用不仅展示了杨宝录对传统山水画技法的深刻理解,更展现出他在笔墨处理上的精湛技艺和高度的艺术表现力。  

  

  2.用墨的浓淡相宜

  在用墨方面,杨宝录展现出非凡的技艺,尤其是在营造山水画的深远意境时表现得尤为出色。他善于通过墨色的浓淡变化,塑造出山水的空间感与层次感,使画面在视觉上更加立体与生动。

  以描绘秦岭为例,杨宝录常采用重墨勾勒出山峰的轮廓,使山体的整体轮廓更加鲜明、突出。在此基础上,他再运用淡墨进行渲染,描绘远处的雾气和光影变化,使山体的层次感更加丰富,营造出深邃而广阔的空间感。例如,在秦岭山脉的表现中,他通过重墨描绘出山峰的陡峭感,然后用淡墨轻描出远景的雾霭,使山峰显得既厚重又有一种若隐若现的神秘感。这种浓淡相间的用墨手法,不仅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感,还使观者在欣赏时能够感受到山川的壮丽与自然的幽远。

  此外,杨宝录在表现水流与云雾时,通过墨色的层次变化,巧妙地表现出水的透明感与云的飘渺感。例如,他在表现山间流动的溪水时,利用淡墨的轻描淡写,使水流看起来轻盈而透明,与山石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画面的动态感和视觉效果。这种用墨技巧使杨宝录的作品在墨色的运用上展现出极高的艺术水准,既保持了传统山水画的审美韵味,又在视觉上具有现代感和表现力。  

  

  3.色彩的层次与和谐

  杨宝录在设色方面展现出对传统矿物颜料的精妙运用,特别是在使用石青、石绿等传统青绿山水的经典色彩时,他通过层层渲染和晕染的技法,使画面的色彩层次更加丰富、饱满,富有深度。

  石青、石绿作为青绿山水画的主要色调,具有沉稳典雅的特点。杨宝录通过多层次的渲染,使这些色彩在画面上呈现出一种自然的过渡效果,避免了色彩的单调与僵硬。例如,在表现秦岭的森林时,他通过不同深浅的绿色调,表现出森林的层次与深度。在近景中,杨宝录运用浓烈的绿色描绘出树木的繁茂和枝叶的厚重感,而在远景中,则用淡绿来描绘树木在晨雾中的朦胧感,使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同时,杨宝录善于利用留白和淡彩来增强画面的通透感与灵动性。例如,在表现秦岭晨雾缭绕的场景时,他在树木之间巧妙地留白,使晨雾的轻盈感得以体现,增强了画面的空间感和层次感。这种留白的处理不仅使画面更加轻盈灵动,还为观者留出了想象的空间,增加了画面的表现力与深邃感。  

  

  杨宝录的设色技法不仅继承了传统青绿山水的典雅韵味,还通过色彩的层次变化与和谐搭配,赋予了作品现代感和视觉冲击力。这种色彩表现使得他的作品在当代青绿山水画中独树一帜,既有传统的沉稳与庄重,又充满了现代艺术的活力与生气。

  杨宝录通过对传统技法的精湛运用和现代艺术的创新融合,在笔墨、用墨和设色方面展现出非凡的艺术才华。他的作品不仅在技法上精益求精,更在视觉上呈现出极高的美感和深刻的内涵,使观者在欣赏时能够感受到山水的壮美与自然的宁静,同时也引发了对自然、文化与生命的深刻思考。

  二、表现形式与构图创新

  杨宝录在构图方面表现出了大胆的创新精神和独特的艺术视角,他巧妙地打破了传统山水画在平远、高远、深远三大构图方式上的限制,通过多视角的巧妙组合和空间的重叠运用,赋予作品以丰富的层次感和强烈的视觉张力,使其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艺术效果。  

  

  1.多视角组合与空间叠加

  杨宝录的作品以其多视角的构图手法著称,这一手法打破了传统山水画常见的单一视角,使画面展现出更为丰富的空间感和立体感。他擅长将俯视与仰视相结合,以此展现山川的雄伟壮丽。例如,在描绘秦岭的巍峨景观时,他首先通过俯视的视角捕捉到山脉的广袤和起伏,让观者仿佛站在高处俯瞰这片壮阔的自然景象。接着,他又引入仰视的角度,突出山峰的高耸入云与气势磅礴。这种视角的切换不仅使画面层次更加丰富,还极大地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与空间深度,带给观者强烈的视觉冲击和震撼,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着大自然的壮丽与威严。

  在空间的叠加运用上,杨宝录常常通过不同景物的前后关系和空间的层层递进,来丰富画面的结构与层次。例如,在表现太行山的山谷与溪流时,他将近景的树木、岩石与远处的山峰、云雾进行了有机的重叠组合,使得画面不仅在视觉上呈现出深远的空间感,还在情感上让观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多样性与复杂性。通过这种空间的重叠与交错,杨宝录的作品在画面布局上展现出极高的创造力,使传统山水画在当代艺术语境中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

  2.虚实结合与节奏变化

  杨宝录在构图中注重虚实结合与节奏变化,巧妙地运用这些手法,将自然景观的宏大气势与细节的精致表现完美融合,使画面既有整体的震撼力,又不失局部的生动与灵动。

  在虚实结合的构图手法上,杨宝录尤其擅长运用虚化背景和留白来突出主体,并为画面增添一种空灵的意境。例如,他在描绘太行山的山势时,通过虚化远景的云雾和背景,使山体更加突出,显得高耸入云。同时,背景中的云雾被虚化处理,与实实在在的山石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深远的氛围。这种虚实结合的处理,不仅使画面层次更加丰富,还赋予作品一种如梦似幻的艺术感染力,使观者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感受到自然的无限广阔与深邃。  

  

  在节奏变化的运用上,杨宝录通过对景物的布局与疏密的处理,巧妙地引导观者的视线,使画面在视觉上呈现出一种流动的节奏感。例如,在描绘秦岭的河谷时,他将河流蜿蜒穿插于山脉之间,河道的曲折变化与山体的起伏相呼应,形成了自然的韵律感。同时,他在画面中通过对树木和岩石的布置,巧妙地运用疏密相间的节奏变化,使画面不仅在视觉上富有变化和动感,还引导观者的目光在画面中自由流动,仿佛在跟随自然的节奏进行一场视觉和心灵的旅行。这种节奏与韵律的结合,使杨宝录的作品在视觉上和情感上都充满了动感与活力。

  3.细节刻画与整体气势的平衡

  杨宝录在构图中巧妙地将细节的精致刻画与整体的宏大气势相结合,使作品在表现宏观场景时,能够兼顾到局部的生动与真实,从而在视觉上和艺术表现力上达到了高度的平衡。

  在整体气势的表现上,杨宝录善于通过大胆的构图设计和对比鲜明的布局,营造出画面的宏大气势。例如,在表现太行山的陡峭山峰时,他运用仰视的角度与高远的构图,使山峰显得高耸入云,给人一种雄伟壮丽的震撼感。而在这些宏大的山体中,他又通过细腻的笔触对树木、岩石和流水进行精细刻画,使画面在宏观的雄壮之外,也充满了微观的细致与生动。例如,在表现太行山崖壁上的树木时,他通过细致的皴擦技法,刻画出树木的枝叶和岩石的纹理,使这些细节在画面中既真实又富有生命力。通过这种整体与细节的结合,杨宝录的作品在视觉上既有强烈的冲击力,又能在细节上给予观者无限的美感与想象空间。  

  

  总的来说,杨宝录在表现形式与构图上的创新,不仅继承了传统山水画的精髓,还通过大胆的视角组合、空间叠加和虚实结合等手法,赋予了作品现代艺术的表现力与感染力,使他的青绿山水作品在当代艺术语境中独树一帜,成为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的典范。这种创新精神不仅丰富了山水画的表现形式,也为当代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可能性。

  三、艺术思想与文化内涵

  杨宝录的作品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再现,更蕴含了深刻的文化内涵与哲学思考。他以秦岭和太行山为主要题材,这不仅因为这两座山脉的自然壮美,更因为它们在中国文化中具有象征意义。秦岭作为中国南北的地理分界线,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歌咏的对象,象征着中国文化的悠久与深远。太行山则以其险峻的山势和顽强的精神,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坚韧与不屈。杨宝录通过细腻的描绘,将这些自然景观升华为文化符号,表达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人类精神的赞颂。

  在色彩运用上,杨宝录展现了独特的思想内涵。传统的石青、石绿象征着自然的永恒与宁静,而他在画面中局部使用的鲜亮色彩则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希望。这种色彩的对比与融合,不仅增强了作品的视觉效果,还在无形中引发观者对生命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杨宝录通过色彩传达出的情感和思想,使得他的作品超越了纯粹的视觉美感,成为一种对自然与生命哲学的深刻表达。  

  

  四、当代青绿山水的创新探索

  在当代艺术语境下,杨宝录的青绿山水作品不仅延续了传统山水画的技法与精神,还通过对现代审美观念的融入,进行了新的探索与实践。他在色彩运用上更加大胆,不拘泥于传统的色调组合,而是结合现代色彩学,使画面更具表现力和冲击力。例如,他在表现山间日出的场景时,运用了更加饱满和鲜明的色彩,通过对光影和色彩的巧妙处理,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表现出自然界动态变化的瞬间美感。这种色彩处理方式,使得他的作品在当代青绿山水画中脱颖而出,展现出独特的现代感与艺术魅力。

  杨宝录在构图上也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与突破。他常常在传统构图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构图理念,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变的画面效果。例如,在描绘太行山时,他通过不同的视角和空间处理方式,展现出山川的广阔与深邃,同时融入了现代抽象艺术的构图元素,使得画面更加富有变化与动感。这种构图方式,不仅打破了传统山水画的平面限制,还使得画面具有更强的空间感和动态感,赋予了作品更高的艺术表现力。

  通过对技法、笔墨、构图等方面的创新,杨宝录成功地将青绿山水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带入了当代艺术的视野。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宁静,也深刻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为青绿山水画的未来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杨宝录的艺术实践证明,传统艺术在当代语境下同样可以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并在与现代审美的碰撞中产生新的艺术价值。他的作品不仅在视觉上具有极高的美感,同时也在文化和思想层面引发了深刻的思考,使其在当代艺术界独树一帜,成为了艺术与思想深度交融的典范。  

  五、杨宝录青绿山水画创作的学术价值与影响

  1. 青绿山水画在当代艺术中的重要性

  青绿山水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在当代艺术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青绿山水逐渐从传统艺术中脱颖而出,成为当代画家探索艺术表达的一个重要途径。杨宝录的青绿山水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为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在当代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杨宝录通过对秦岭与太行山的描绘,展示了青绿山水在当代艺术中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他的作品不仅是对传统技法的继承和发展,更是对青绿山水在现代艺术语境下的新表现形式的探索。这种探索不仅丰富了青绿山水的表现手法,也为其在当代艺术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对后继者的启示与影响

  杨宝录在青绿山水领域的成就,不仅在艺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也为年轻一代的画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他在创作中展现的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以及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深刻思考,给后继者提供了新的创作思路和方向。

  对于年轻一代的画家来说,杨宝录的创作经验不仅是一种艺术上的启迪,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激励。他的作品展现了青绿山水在当代艺术中的无限可能性,为后继者在艺术创作中寻找自己的定位和方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  

  

  结语

  杨宝录通过对青绿山水的创作,特别是在秦岭与太行山的表现上,展现了他卓越的艺术才能和深厚的文化修养。他的作品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再现,更是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深入思考和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解读。在当代语境下,杨宝录的青绿山水作品为这一传统艺术形式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展现了青绿山水在当代艺术中的独特魅力和文化价值。未来,随着他的不断探索和创新,青绿山水必将在当代艺术中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并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作者简介:何永忠,笔名任柯,文化学者、艺术评论人,中国秦文研究会研究员、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会员,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委员会第一届、第二届理事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产业文化艺术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五千年动画文化工程促进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