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肃天水市麦积区培心幼儿园,一场令人震惊的血铅中毒事件正在发酵。据最新通报,该园251名幼儿中,233人血铅异常,其中部分患儿血铅含量高达400多微克/升,远超国家规定的安全范围(0~99μg/L)。医生初步判断,这些患儿可能已经暴露于铅下超过三个月,属于慢性中毒。这一事件不仅牵动了无数家长的心,也暴露出幼儿园食品安全监管的严重漏洞。
事件的源头被初步锁定为幼儿园后厨使用的“三色枣发糕”和“玉米肠卷”等食品。这些食品中使用的添加剂来自无证黑作坊,铅含量严重超标。令人担忧的是,这些食品并非园方自制,而是由外部供应商提供,而园方此前却谎称“自制”。这种欺骗行为,不仅让家长对幼儿园的信任崩塌,也引发了对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深刻质疑。
在事件发生后,天水市成立了联合调查组,对涉事幼儿园负责人李某芳进行刑事立案侦查。然而,家长们的质疑并未停止。他们发现,天水本地医院的检测结果与西安市中心医院的检测结果存在巨大差异,甚至同一患儿的血铅值在两地相差超过10倍。这种数据的不一致,让家长怀疑检测流程是否违规,甚至怀疑样本是否被调换。此外,幼儿园监控视频缺失时间、日期,画面清晰,引发补拍猜测,进一步加深了公众的不信任感。
面对这一事件,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疾控局迅速派出专家团队赴甘肃指导救治,组建了由多省专家组成的联合医疗救治专家组。目前,已有201名患儿入院治疗,部分患儿在上海新华医院接受治疗,医生初步判断其铅暴露时间可能超过三个月。治疗过程漫长而痛苦,驱铅治疗需要数周甚至数月,且铅一旦进入骨骼,其半衰期长达20~30年。这意味着,这些孩子可能需要数十年才能完全摆脱铅的侵害。
除了医疗救治,家长还呼吁建立患儿终身健康追踪机制,确保每一名患儿都能得到持续的关注和治疗。同时,他们也要求公开添加剂的具体成分及供应商信息,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律师指出,家长有权起诉幼儿园和添加剂供应商,要求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残疾赔偿金及精神损害抚慰金等。
此次事件不仅是一次公共卫生危机,更是一次对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全面拷问。幼儿园作为儿童成长的重要场所,其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然而,现实中,许多幼儿园在利益驱动下,忽视了食品安全的基本底线,甚至使用非法添加剂,导致儿童健康受损。这一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儿童的健康安全不容妥协,任何可能危害儿童健康的因素都必须被严格监管。
在事件发酵过程中,也有家长发现,自己与孩子同时检测时,孩子的血铅含量是家长的12倍多。这不仅说明铅的毒性极强,也反映出家长自身可能也受到铅污染的影响。因此,除了对患儿的治疗,家长自身的健康问题也应引起重视。
此次天水幼儿园血铅中毒事件,是一次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全面警示。它不仅揭示了幼儿园在食品安全管理上的严重失职,也暴露出监管体系中的漏洞。只有通过严格的监管和问责,才能真正保障儿童的健康安全,避免类似悲剧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