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关于“蒜苔是花不能走绿色通道”的视频在网络上传播,引发广泛关注。视频中,一名货车司机试图通过绿色通道运输一车蔬菜,却被收费站工作人员拦下,双方因此发生争执。工作人员坚称,车上的货物并非蒜苔,而是“花”,因此不能享受绿色通道优惠政策。
据记者杜卓滨报道,该事件发生在四川峨眉山符溪收费站。7月8日,一名货车司机在该收费站试图通过绿色通道,但被工作人员拦下。司机坚称自己运输的是蒜苔,属于绿色通道范围,但工作人员指出,车上的货物末端有明显的花苞,认为这是“花”,而非蒜苔。双方争论不下,最终司机被迫缴纳了28元的过路费。
视频发布后,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引发大量网友热议。许多人质疑收费站的判断是否准确,也有网友质疑为何“蒜苔”会被误认为是“花”。对此,涉事收费站工作人员回应称:“我没法控制别人怎么说。”她表示,自己只是按照相关规定执行工作,但无法控制网友的言论。
随后,记者前往符溪收费站及其所属的蜀道集团雅眉乐公司进行采访。公司工作人员表示,他们正在调查此事,并已购买蒜苔、蒜苔花和韭苔进行对比,以确认当天运输物的具体种类。目前,他们判断车上的货物为“韭苔”,而非网传的“蒜苔”。而根据现行的绿色通行目录,韭苔并未被列入其中。
对此,四川省乐山市农业农村局经济作物站负责人潘虹宇表示,绿色通行目录每年或隔年更新一次,而韭苔目前尚未被纳入。她透露,之前曾向相关部门提交过增补建议,但未能成功。下一步,他们将继续推动将韭苔纳入国家绿通目录。
这一事件也引发了公众对绿色通道政策执行标准的讨论。近年来,类似事件屡见不鲜。例如,有司机因拉载风干大蒜被要求交费,也有司机因大葱叶子超宽被收费,甚至有司机因拉载苹果蕉被误认为是香蕉而被收费。这些事件反映出,在实际操作中,绿色通道政策的执行存在一定的模糊地带,工作人员的判断标准也存在主观性。
此外,也有司机因绿通被拒而报警,民警出警后批评收费站“天天瞎搞乱收费”。这些事件反映出,部分司机在面对不合理收费时,往往选择通过法律途径维权,但过程并不顺利。
此次“蒜苔是花不能走绿通”的争议,不仅是一次对绿色通道政策执行的质疑,更是对农产品运输标准和政策透明度的反思。公众期待相关部门能够进一步完善绿通目录,明确各类农产品的分类标准,避免因名称或外观差异导致的误判,从而保障农民和运输司机的合法权益。
绿通政策本意是为鲜活农产品运输提供便利,但若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不仅会损害农民利益,也可能引发社会矛盾。此次事件再次提醒我们,政策的制定与执行需要更加严谨、透明,以确保公平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