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股市

首页 > 财经观察 > 金融股市 >
银行加速“出清”不良资产,助力经济稳定与金融安全
2025-03-05 09:19 来源:中视财经网

  随着2024年接近尾声,中国银行业在不良资产处置方面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力度。从年初至今,银行机构通过多种方式加速“出清”不良资产,以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和金融风险的挑战。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提升银行自身的资产质量,也为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根据银登中心的数据,2024年前三季度,不良贷款挂牌规模显著增长,挂牌项目数量和未偿本息规模分别同比增长103.4%和54.92%。这一趋势表明,银行机构正通过挂牌转让、资产证券化等方式,积极剥离不良资产。例如,平安银行、中信银行等多家银行在年末密集发布不良贷款转让公告,挂牌项目数量和成交金额均创下新高。

  中小银行在不良资产处置中也表现突出。数据显示,中小银行通过打包转让、折价处置等方式,加速化解存量不良资产。例如,广东四会农商行和山西泽州农商行在定增过程中“搭售”不良资产,有效缓解了资金压力。此外,中小银行还通过兼并重组、增资扩股等方式,进一步优化资本结构,提升抗风险能力。

  与此同时,大型银行也在加速不良资产的处置步伐。建设银行成功发行了全国首单对公普惠金融类不良资产支持证券,为其他银行提供了新的处置路径。此外,渤海银行通过转让信贷资产的方式,2024年合计转让问题资产超过300亿元,显示出其在不良资产处置上的决心。

  不良资产的加速出清不仅有助于降低银行的信用风险,还能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将资源投向更有潜力的行业和企业,银行能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例如,北京银行通过零售转型和科技赋能,逐步改善资产质量,并在存量风险出清的基础上实现了业绩的稳步增长。

  监管层也在积极推动银行加快不良资产处置。央行多次强调要盘活存量信贷资源,推动必要的市场出清。此外,地方化债力度的加大和地产政策的优化,也为银行不良资产的出清创造了有利条件。

  然而,不良资产的加速出清并非没有挑战。部分银行仍面临净息差下行和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的压力。对此,银行机构需要在风险管理和资产处置上不断创新。例如,有国有大行正在研究将风险管理与资产处置中心升级为一级部门,以提高处置效率。

  展望未来,随着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和市场环境的改善,银行不良资产的出清工作有望进一步深化。这不仅将提升银行自身的抗风险能力,也将为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坚实的金融支持。正如银河证券研究所所言,银行资产质量的持续改善将为银行业绩增长提供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