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8月4日举行的第十七届轩辕汽车蓝皮书论坛上,中国一汽红旗品牌飞行汽车项目负责人李丹透露,红旗飞行汽车计划于2029年推出首款产品,并预计在2035年实现商业化的载人飞行。这一消息标志着中国在低空经济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也预示着未来城市交通将进入全新的“立体化”时代。
红旗飞行汽车的研发工作始于2023年,今年6月,中国一汽成立了专注于飞行汽车领域的子公司——一汽旗翼科技有限公司,进一步推动该项目的落地与产业化。作为红旗品牌在飞行汽车领域的首款力作,“天辇1号”已于2025年5月在上海车展上首次亮相,采用了分体式设计,空中续航超过200公里,最高时速可达150公里/小时。这一设计不仅保留了红旗经典的飞翼灯饰风格,还通过多旋翼与固定翼的组合,实现了垂直起降与高效巡航的双重功能。
从技术层面来看,“天辇1号”在安全性和智能化方面也进行了全面升级。其动力系统采用分布式电推进技术,通过四台高功率电机实现精准动力分配,整体噪音控制在65分贝以下,相当于正常交谈的音量。此外,车辆还配备了12颗高精度雷达和8组视觉传感器,构建了多重防护体系,包括弹射式降落伞和自动迫降程序,确保飞行过程中的绝对安全。在数据安全方面,红旗还应用了量子加密通信技术,进一步提升了飞行汽车的可靠性。
除了载人飞行,红旗飞行汽车在短期内还将用于物流配送、应急救援和低空观光等场景。例如,在河南暴雨灾害中,飞行汽车曾被用于医疗物资投送,展现出其在紧急情况下的巨大潜力。而在浙江千岛湖景区,已有度假村开始尝试使用“天辇1号”进行空中观光,游客反馈称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上帝视角”体验。这种创新的出行方式不仅提升了效率,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旅行体验。
从产业发展角度来看,红旗飞行汽车的推出不仅是对传统汽车行业的补充,更是对整个交通体系的重构。李丹指出,飞行汽车并非要取代汽车或飞机,而是作为大交通体系中的重要补充,填补100至300公里之间的出行空白。他强调,300到1000公里是高铁的天下,1000公里以上是通航飞机的天下,而100—300公里则非常适合飞行汽车发挥作用。这种定位使得飞行汽车能够更好地融入现有的交通网络,形成一种全新的立体出行模式。
在商业化方面,红旗计划在2029年推出首款产品,并在2035年实现载人飞行的商业化运营。在此之前,飞行汽车将主要用于载货,以积累经验并逐步完善相关技术。这种“先载货、后载人”的策略,与波音公司在飞机发展初期的做法相似,有助于企业稳步发展,避免因急于求成而忽视安全性。
红旗飞行汽车的推出,不仅代表了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持续领先,也展示了中国在低空经济领域的雄心壮志。从5纳米车规芯片到全主动悬架,每一个零部件都凝聚着“中国智造”的智慧与力量。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逐步完善,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飞行汽车将成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们带来更加自由、高效、便捷的出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