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两项重磅贴息政策——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正式落地,引发广泛关注。这两项政策旨在通过财政金融手段,从需求和供给两端发力,促进消费增长和民生改善。政策的出台,为居民和经营主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根据政策安排,居民个人在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使用贷款经办机构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不含信用卡业务)中实际用于消费的部分,可按规定享受贴息。这意味着,消费者在购物、装修、教育、旅游等消费过程中,有望通过贴息政策降低实际支出,减轻消费负担。
政策的实施不仅有助于降低居民的信贷成本,提升消费意愿和能力,还能激发服务业经营主体的生产动力,为提供高质量的消费服务创造条件。例如,服务业经营主体在贷款融资成本降低后,可以更好地扩大经营规模,提升服务质量,从而带动消费增长。
从政策背景来看,两项贴息政策的出台,是中央政府在“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框架下的重要举措。2025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对符合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和消费领域的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给予财政贴息。这一政策的出台,体现了政府在扩大内需、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决心和力度。
在政策实施过程中,金融机构也在积极调整服务,以适应政策要求。例如,部分银行已提前调整消费贷产品利率,优化贷款审批流程,以更好地支持政策落地。同时,政策的实施也对消费市场产生了积极影响,有望在暑期、中秋、国庆等传统消费旺季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消费是最终需求,是生产的动力和最终目的。提振消费是扩大内需的重要发力点,是当前和未来宏观政策的重中之重。通过财政金融政策的协同发力,政策不仅能够缓解购买力不足的问题,还能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同时,畅通经济循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双贴息”政策的落地,不仅为居民和经营主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也为消费市场的繁荣和经济的稳定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未来,随着政策的不断优化和实施,消费活力有望进一步释放,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